"高住低练"
我们经常听到,职业运动员在备赛期间前往高海拔地区训练,以提升其运动能力。然而业余运动爱好者较少有高原拉练的机会,所以当他们前往高海拔地区参加比赛时,难免会体验到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,进而影响了运动表现。
高海拔地区相对缺氧的环境对运动者的摄氧能力要求更高;通过一段时间的高海拔训练,可以提高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数量,进而提高运动时的氧气运输效率,这是高海拔训练的基本逻辑。
过去有研究提出了“高住低练”的训练方法:运动员在高海拔地区(2000m以上)居住,并在相对低一点的海拔(1500m左右)训练,可以有效地提高耐力运动表现。更具体来说,生活/训练4周以上;这种有氧能力的提高,理论上在返回平原地区后可以维持3周。
当然,以上结论均基于有限的职业运动员样本,训练方式、营养补给等强影响因子均被严格控制。如果普通跑者一时兴起,跑到高原地区“突击”数周,那么“提高成绩、实现PB”的目标,大概是要落空的。
高原训练之于专业运动员
为了更大范围地验证高海拔训练的有效性,来自芬兰国家奥林匹克研究机构的工作人员们,进行了一次大范围的数据汇总。这一次,他们覆盖了59支奥运会耐力项目队伍(跑步、游泳、越野滑雪等),共计82次高海拔(> 1350m)集训——也就是说,部分队伍甚至进行了多次集训。他们期望从广泛的数据样本中,印证高海拔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运动表现相关指标的结论。
数据汇总的结果却很难让人满意。82次集训中,达到期望效果的只有46次,占比56%;即使把“高海拔”的标准提高到2000m,这个比例也只是上涨到65%。更有趣的是,针对那些多次集训的队伍,研究人员对比了他们每次集训之间的效果,结果让他们大跌眼镜:每名运动员不同批次的集训效果看上去毫无规律。
不同运动员多次高原集训效果:横坐标为不同的运动员,M=男性,F=女性;纵坐标为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,不同颜色代表不同批次的集训。
数据来源为参考文献1
有的运动员(M1 - M5)每次集训血红蛋白浓度都有所提升;有的运动员(M8、F7)该项不仅没有提升,反而下降了;其他的运动员在过去的数次集训中,有时候血红蛋白浓度得到了提升,有时候下降,并无规律可言。
研究人员的结论是:虽然整体而言高海拔训练可以提高耐力运动表现,但是具体到某一次的训练,训练内容、营养补充、个体差异,甚至测试误差,都可能导致高原训练显得无效。
尽管如此,高原训练仍具备一定累积效应:单次的集训未必会使人提高,但是常态化的训练将使人受益。这也是运动员纷纷将高原作为每年集训地的原因。
高原训练之于业余跑者
说完了专业运动员,对于业余跑者而言,高原训练究竟有没有帮助呢?
前面提到,不论是最大摄氧量、血红蛋白浓度测试,还是力竭运动,由于难以重复多次取样,测试的误差本身就又可能导致研究结果的偏差。相对而言,跑力作为一项常态化的指标就具有便于获取的特点。
小编用随机抽样的方式,从数据库(去敏)中取出50位用户,他们在2024年都积累了足够的运动记录,并且运动记录之间的海拔跨度 > 1500m。接着,我们在筛除掉越野跑、间歇跑等跑力起伏比较大的记录后,在时间线上画出用户不同时间点的平均训练海拔、平均当前跑力的走势,以及平均的周跑量,直接观测高原训练前后跑力变化的趋势。
虽然是随机抽样,但是得到满足条件的用户当前跑力平均值为59.7,并且不乏跑力在70以上,对应全马成绩在230以内的好手。这似乎也说明,相比于普通跑者,“大神”们更有计划的安排高海拔地区集训。
我们最关心的还是在跨海拔训练时,用户们跑力的变化。遗憾的是,起码从观察结果来看,这50名用户在高原训练前后跑力的变化并没有明显的规律。这一方面与上文芬兰学者的研究结果重合,一方面也说明,对于普通跑者而言,除了海拔的变化,训练、休息、营养,在高原训练过程中都需要精细把控,这并不容易达成。
尽管如此,小编还是挑选了几位比较有特点的用户数据,尝试分析高海拔训练对于跑者跑力的影响。
对比1
上图的两位用户(A,当前跑力52;B,当前跑力73)的训练情况比较类似,经过夏季的休息后,他们都在6月份前后来到较高海拔的地区进行了长达两个月的训练,这段时间的周跑量都达到了100k左右。不同的是,A用户似乎是经历了休赛期,跑力有明显的下降,通过高原训练得到了体能储备,跑力逐步回升;B用户更像是经历了减量期,跑力本来就在进步,到了高原地区训练量突然增加,身体反倒不太适应。虽然我们不清楚用户们的具体经历,但是可以的出的结论是,高原训练的时机选择非常重要。
让我们再来看下面的一组对比:
对比2
两位用户(C,当前跑力75;D,当前跑力71)都在年初和秋季开始时,来到高原地区训练。不同之处在于,用户C在在高原地区待的时间明显更长,而用户D只有3周左右;用户C的跑量明显集中在两个高原阶段,回到平原时充分减量休息,用户D的跑量在高原、平原地区则没有显著差别。从训练效果上看,用户C的跑力呈现出明显的阶梯式进步,而用户D的跑力则相对稳定,不论是高海拔还是训练量,似乎没有形成有效的刺激。可见,高原训练的时长、内容也是决定集训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。
结语
要定量探究高海拔训练对跑力的影响,也许需要更加细致的研究;但是通过有限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,用户们初上高原地区时,跑力大概会出现0.5-2个点的下降,缺乏高原生活/训练经历的初阶跑者,下降的幅度可能会更大;
即使经过集中训练,高海拔地区环境也不能保证成绩的提高。从现实的例子来看,高原训练的时机、时长以及训练内容,都将决定一次高原训练是否有效。
如果您关心高海拔地区对成绩的影响,好消息是RQrun将在进阶成绩预测的环境影响功能中,添加海拔作为输入参数。在这里您可以看到自己近期的训练地区平均海拔,并输入目标赛事的海拔高度,以观察自己成绩预测的变化。
如果您有过高原训练的经历,也欢迎在留言区里一起分享讨论~
文 / RQ运科组-Rui
参考文献
1.Nummela A, Eronen T, Koponen A, Tikkanen H, Peltonen JE. Variability in hemoglobin mass response to altitude training camps. Scand J Med Sci Sports. 2021 Jan;31(1):44-51. doi: 10.1111/sms.13804. Epub 2020 Sep 9. PMID: 32783231.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