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识 | ​《阿甘正传》的阿甘,平均配速是多少?

RQ教练
发布2023-09-22 14:07:51
关注作者

速度阈值(上):乳酸稳态速度、临界速度

跑全马时应该跑多快?日常训练时应该跑多快?间歇跑的时候又应该跑多快?

不仅是入门跑者,很多经常跑步,甚至跑过全马的朋友们,也会有这样的疑问。

在之前的文章中,我们介绍过关于训练强度的划分,这种划分主要基于心率,通过身体的内部负荷来体现强度;在实时运动中,速度显然更加便于控制(你可以随时调整到6分钟的配速,但是相对不好控制你的心率一直在160bpm)。

因此训练计划和实时监控时,配速也是一个常用的参考标准。

科学界对速度区间、“阈值”速度的研究可谓多如牛毛,由此延伸出不同的训练方法。小编为此专门查阅了这方面的一些主流科学论文,为大家梳理一下关于速度阈值的几个概念,及其对运动训练的指导意义。

写在前面速度 OR 功率

今天要谈的几个速度(Speed)概念,大家都可以找到对应的功率(Power)版本,因为速度是人体做功的结果。从物理的角度,质量/力一定的情况下,速度和功率成正比。功率更多见于骑行运动中,在跑步、游泳中则更多地使用速度。

乳酸稳态速度:衡量“疲劳”

我们知道,人体在运动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强度的提升,氧气供应能力下降,代谢产生的产物会抑制运动,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乳酸。科学家也经常用血乳酸浓度来反映人体的“疲劳程度”;但是乳酸的堆积不是线性的。在一定的运动强度内,乳酸能够被人体排出,从而保持较低的水平(< 4 mmol/L); 一旦超过某个速度,乳酸的堆积会陡然提高,在这样的强度下,人体无法维持长时间的运动。因此科学家们定义,能够使血乳酸浓度保持在2.2 - 4mmol/L之间大约30分钟的运动状态,都可以称为乳酸稳态(MLSS);而能够维持乳酸稳态的最大速度,就称为乳酸稳态速度。可以看出,乳酸浓度是一个比较敏感的指标,而且需要通过抽血才能测得,乳酸稳态速度的测量成本也相对比较高。

那么,有没有什么替代的方法呢?

临界速度:全马的参考配速

电影《阿甘正传》里一直奔跑的主角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但是,人类真的有可能做到一直奔跑,永不停歇吗?

理论上,如果有充足的能量补充,是可以的。乳酸稳态是80年代以后才出现的概念,而早在1925年,科学家们就基于实际经验提出过这样一个假设:当人以低于某一速度(功率)运动时,其代谢机制可以维持长时间的运动,各类生理指标保持相对稳定水平,人体也不会力竭。

通俗一点来说,人好比有一个油箱,当低速率运动的时候,油箱消耗的速度低于补充的速度,所以可以一直运转下去;当高于某个临界速率的时候,油箱里的油才会开始减少;油箱的清空时间,取决于油箱本身的大小(无氧储备)以及运动的速率(实际速度与临界速度之差)。

聪明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了:如果事先已经知道自己的临界速度和无氧储备,那么按照给定配速,能够坚持多久,都是可以估算出来的!事实上,很多学者通过数学建模和实际验证的方式,都证明了通过2-4次中长距离力竭跑的成绩,可以较为准确地推算出跑者的临界速度(CS:Critical Speed)无氧储备(AC:Anaerobic Capacity)

article/2023-09-22/16953626258914.png

通过3次力竭跑即可估算出临界速度和无氧储备

  那么,知道临界速度有什么参考意义呢?

理论上,低于临界速度人可以永无止境地跑下去;现实中由于肌肉、意志力等因素的制约,这个时间还是有限制的。Clark等人的研究表明,人最长可以坚持大约120分钟左右,随后临界速度会逐渐下降。而120分钟刚好接近人类马拉松的最佳成绩!英国的Andrew Jones等人则证明,精英马拉松跑者完赛的平均速度,大约可以接近临界速度的96%;Barry Smyth和Daniel Muniz收集了大量业余跑者的在第三方训练平台上的数据,证明业余跑者完赛的平均速度,大约在临界速度的85%左右。

可以说,临界速度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类在马拉松项目上的极限:通过科学训练,一方面我们在速度上更加接近这个极限并保持生理稳态;另一方面,我们尝试更加持久地维持这个临界速度,逼近120分钟这个人类马拉松极限大关。


临界速度在中距离竞速跑上同样适用

如果说马拉松更多地是依靠有氧耐力和临界速度,中距离竞速跑则更考验运动员的无氧储备。在这方面,临界速度模型也同样有效。上文提到的Jones还研究了2017世界田径锦标赛上5000米和10000米的选手比赛成绩。由于竞速策略的不同,每名跑者经过前期的消耗,所剩的“油量”也各不相同,最后冲线的名次,和最后一圈剩余的无氧储备,是显著相关的。所以我们看到奥运会上令人血脉贲张的“弯道超车”,固然有意志力的因素,但是更离不开出色的无氧储备和聪明的竞速策略。

article/2023-09-22/16953626971617.png

最终名次和进入最后一圈时的“剩余油量”显著相关

(心疼提前透支的第9名)

乳酸稳态速度 = 临界速度?

说到这里大家可能觉得,这两个“阈值”速度好像差不多啊!事实上,乳酸稳态速度的测量,更依托于实验室的测试设备和条件,而临界速度则取决于选择的数学模型。两者背后反映的原理确实相近,可以通俗地理解为有氧和无氧供能、中强度和高强度运动的分界线

作为跑步爱好者的我们,也可以通过RQ的配速区间表来估计自己的临界速度。如果您已经有多次全马的参赛经历,那么2区配速可以作为临界速度的参考;如果您还没有跑过全马,我们建议参考区间1的配速。

临界速度会直接决定我们的全马成绩,可见打好基础是多么的重要!

article/2023-09-22/16953627067205.png

1-2区配速的分界线可以作为临界速度的参考



阿甘到底配速多少呢?我们下集揭晓


文/Rui

参考文献

Bundle, M. W., Hoyt, R. W., Weyand, P. G., & Weyand, P. G. (2003). High-speed running performance: a new approach to assessment and prediction. J Appl Physiol, 95, 1955–1962. https://doi.org/10.1152/japplphysiol.00921.2002.-We

Clark, I. E., Vanhatalo, A., Thompson, C., Joseph, C., Black, M. I., Blackwell, J. R., Wylie, L. J., Tan, R., Bailey, S. J., Wilkins, B. W., Kirby, B. S., & Andrew Jones, X. M. (2019). Dynamics of the power-duration relationship during prolonged endurance exercise and influence of carbohydrate ingestion. J Appl Physiol, 127, 726–736. https://doi.org/10.1152/japplphysiol.00207.2019.-We

Jones, A. M., Burnley, M., Black, M. I., Poole, D. C., & Vanhatalo, A. (2019). The maximal metabolic steady state: redefining the ‘gold standard.’ In Physiological Reports (Vol. 7, Issue 10). American Physiological Society. https://doi.org/10.14814/phy2.14098

Jones, A. M., & Vanhatalo, A. (2017). The ‘Critical Power’ Concept: Applications to Sports Performance with a Focus on Intermittent High-Intensity Exercise. In Sports Medicine (Vol. 47, pp. 65–78).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. https://doi.org/10.1007/s40279-017-0688-0

Smyth, B., & Muniz-Pumares, D. (2020). Calculation of Critical Speed from Raw Training Data in Recreational Marathon Runners.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, 52(12), 2637–2645. https://doi.org/10.1249/MSS.0000000000002412


本文由 @RQ教练 发布于RQ平台,未经原作者同意,请勿转载或使用。
2205
|
9
|
6
|
0
推荐文章
精选留言
收藏